红杉学社简介
红杉学社诞生于2020年疫情期间,一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代。当世界按下暂停键,学术的探索却未曾停步。在英华人学生与学者们借此契机,沉淀思索,致力于探索知识交流与传播的新形式。红杉学社由此应运而生,汇聚智慧,推动思想跨越边界、连接未来。 从第一场关怀留学生的公益公开课到如今覆盖广泛领域的学术活动,红杉学社已成长为一个开放、包容的知识共享平台。我们涵盖自然科学、社科人文、教育学、商业管理、创业金融、生物健康、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领域,连接海内外学者,共同搭建深度交流的桥梁。 在红杉学社,您可以: 订阅每周六的公益公开课,了解多元领域的最新动态; 参与学社举办的线下活动,融入丰富的学术和社交体验; 回顾精彩活动内容,在反思中汲取灵感; 加入红杉学社会员,享受活动优先报名权; 成为红杉学社志愿者,与我们一起推动知识传播。 红杉学社以知识为纽带,以思想为引领,携手学者与热爱者,共创一个生机勃勃的知识共享未来。欢迎您加入我们,让思想在这里绽放!
活动与公开课
博士生直播课大赛、公益公开课、交叉学科聊天室等。
理事会成员

李会良 教授
李会良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学院细胞与分子神经科学教授、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生物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C组专家委员会核心成员、全英华人生命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及第28届会长、全英华人教授协会副主席。英国BBSRC、Alzheimer's Research UK、Newton Fund、British Council、UK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和Wellcome Trust 等基金会的支持下,从事神经胶质细胞、胆固醇代谢及肠-肝-脑轴在神经发育、神经可塑性及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此外,他还担任Glia杂志编委、Frontier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的副编辑、Journal of Aging and Rehabilitation主编。

郑亚林 教授
郑亚林教授是利物浦大学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教授,专注于人工智能与医疗的交叉研究,尤其在生物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方面有深入研究。他参与了超过2000万英镑的科研项目,担任多个项目负责人,与学术界、临床医生、公众及工业界合作,取得显著成果。他的AI研究推动了大学衍生企业AI-Sight Ltd的成立,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他发表了300余篇高水平论文,并担任多本期刊编委及国内外会议主席。

陈渊峰 先生
陈渊峰先生现任英国国际创新中心董事长、大宪章岛国际创新中心董事长,兼任英国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主席及科技创新委员会会长,原北京漳州商会执行会长、秘书长、北京平和商会会长及日坤集团董事长。日坤集团业务领域广泛,涵盖电力、新能源、环保、房地产、教育、旅游及股权投资等,在北京、深圳及英国均设有子公司。

李剑秋
李剑秋 (Jason Li)现任 DC Advisory总监。他在并购、筹资、首次公开募股和企业发展方面拥有超过 10 年的经验。身为Asia Access 团队中的一员,李剑秋总监在该公司与中国方的交易往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侯瑞华 教授
侯瑞华教授是南安普顿大学医学部国际事务副院长兼生物精神病学教授,拥有医学资格并接受了精神科医生培训。在诺丁汉大学完成临床研究员项目后,她获得了精神药理学博士学位,并于2007年加入南安普顿大学。侯教授因在焦虑和情绪障碍中的神经炎症研究(MRC资助)享有国际声誉,同时开创性地将成像技术应用于蓝斑核研究(ARUK资助),推动了多项国际科研合作。她热衷于国际化事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现为高等教育学院资深院士,并负责领导BM(IT)项目。

曾敬涵 教授
曾敬涵,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教授,兰卡斯特大学孔子学院英方院长。从事国际政治,传播和国别区域研究,当前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和人工智能政策,出版中英文专著四本,近著包括《中国特色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安全和治理,2022》和《口号政治,2020》,编著有《一带一路,一个故事?打造中欧共同的战略叙事,2021》。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欧盟,美国以及中国社科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曾被《Science》杂志报道,并就相关研究接受该杂志采访。从2021年起连续三年至今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数据库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
执委会成员

吴玥
文案负责人

王世坤
技术负责人

冯正阳博士
外联负责人

陈依乔
设计负责人

卫尧
社媒负责人
联系我们
邮箱:Contact@hongshanxueshe.org
地址:54 Welbeck St, London W1G 9XS,London,UK